华商林李黎所管理合伙人林晖律师围绕“十五五”法治新蓝图,作《商法融合,赋能未来:在高质量开放新局中谱写涉外法治新篇章》主题发言。她系统回顾了华商林李黎所作为全国首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所十一年来的奋进历程,强调律所始终致力于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卓越的法律服务业绩,生动践行前海作为“法治创新试验田”的时代使命。她指出,应以“十五五”为轴,构建涉外法律服务新范式,推动服务逻辑从风险防控向价值创造转变,重点打造覆盖民营企业“出海”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模式。她鼓励青年律师积极投身新兴产业与科技领域,直面技术驱动与市场变革为行业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解读法律服务需求重构,推动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
华商林李黎所合伙人阙凌云律师以《从“十五五”规划看法律服务需求重构》为题进行分享,系统阐述了法治建设角色的历史性转变、现代化体系下的行业机遇,以及法律服务需求的重构路径。他指出,“十五五”规划正深刻塑造法律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实践空间,建议全体律师既要深入研读国家战略方向,更要躬身实践、深入产业一线,推动法律专业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法律服务的迭代与创新。
“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
在解读环节,陈佩姿、陈龙、程浩轩、黄佳欣、李君、黄智圣、陈林妹等青年代表,对“十五五”规划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十五五”规划的解读注入青春动能与崭新视角。他们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域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民生保障、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数据合规与网络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系统梳理了国家规划中的法治新元素与业务新机遇,展现了青年一代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与前瞻视野。
青年律师代表分享与建言献策
曾卓律师以“AI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为题,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堪比工业革命,正深刻重塑法律行业。他强调,律师应主动聚焦于人类独有的核心能力——精准提问、多维创造、批判思维与深度共情,才能有效驾驭技术而非被其替代,在AI时代构筑不可替代的专业壁垒。
刘露律师围绕“十五五”规划背景下的企业出海机遇,提出律所应重点布局数据合规与安全维权领域。她建议打造集“专项服务产品+全流程保障机制+跨领域资源整合”于一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以专业化、系统化的支持赋能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低风险的国际化发展。
杜彩云律师结合自身执业经历,分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十五五”规划交汇之际的青年律师成长路径。她提出应坚持持续学习、深耕产业法律融合、勇于对自我“改革开放”、秉持长期主义信念,并在与时代同频、与律所共进的实践中,实现个人与组织价值的共同升华。
拥抱变革时代,成就卓越未来
华商林李黎所执行合伙人何贤波律师结合自身执业与创业经历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便捷、流通、高效且充满机遇的时代。他鼓励青年律师养成坚持学习、终身成长的习惯,保持开放心态,勇于接触新兴领域,在变化中寻找自我突破的契机。唯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持续深耕行业,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更广阔的职业未来。
整合平台资源,开启涉外新程
华商林李黎所执行主任王寿群律师回顾了律所牵头成立的商协会、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及创客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平台的构建意义与联动功能,并分享了近期全球华语律师大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她强调,法律服务应深度融入商业实践,呼吁全所律师积极对接律所平台资源,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打造精细化法律服务产品,协同涉外法律服务包,共同开启联营所涉外业务新篇章。
深化产业研究,服务国家发展
华商林李黎所主任舒卫东律师对青年律师深入解读“十五五”规划给予高度肯定。他强调,律师应主动担当国家战略的宣传者与践行者,做既懂法律又懂产业的复合型法律人。未来应组建专项研究小组,深化产业研究,精准切入产业场景,对接市场与客户真实需求,推动法律服务与产业升级同步发展;同时,华商林李黎将全力融入华商总所全球化布局与区域协同战略,通过联动总所全球分支机构资源、组建跨境服务专班、深化重点国别法律研究等举措,共同助力企业出海,坚守“学习型、研究型、智库型律所”的初心,实现个人、团队与律所发展同国家未来的同频共振。
值此成立十一周年之际,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将继续以"法律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为指引,立足国家"十五五"规划战略布局,持续深化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商法深度融合,拓展法律服务全球协作网络,完善青年律师培养体系,持续输出跨境法律服务的创新方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