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鹏教授及本所管理合伙人丁华文律师代表课题组系统汇报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调研反馈情况、主要研究成果及实施建议等。评审专家认为课题研究思路正确、方法科学、调研深入,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一致同意通过结题评审。深圳海事局副局长郭秀斌作总结发言,要求研究成果要高质量落地、高效率转化,为深港海事规则机制协同和交通强国试点任务提供“前海方案”,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辐射粤港澳大湾区。
一年来,在深圳海事局和前海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本所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组建的课题组密切协作,深入走访了香港运输及物流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华光船务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港引航站、深圳船舶代理学会、深圳市海运协会等涉海管理部门、航运企业和行业协会,围绕解决阻碍深港航运要素便捷流动的制度性和实践性障碍、构建深港海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框架体系、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谋划深港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课题组坚持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前海定位,始终将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放在首位,以深港合作共赢作为发展的主方向,在深圳海事局前期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的既有成果基础上,对深港海事规则的衔接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借鉴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和欧盟国家成熟经验,聚焦船舶监管、船员管理、通航管理、危管防污、事故调查与应急搜救等五个海事监管服务领域,形成7大类21项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小切口”,在通航与应急统筹、优化船舶强制引航、突破国际船舶登记瓶颈、香港籍船员身份认同、协同推进绿色航运和绿色港口建设、改革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监管模式、深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等方面,大胆进行制度型开放、创新,为前海航运要素高效集聚和优化航运营商环境提出政策建议。
本课题也是华商林李黎律师顺利完成的又一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项目。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作为全国首家联营律师事务所,正是深港两地在法务领域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落地的重要成果。联营所成立以来,华商林李黎律师秉持“法律创造价值”的理念,与港澳律师同仁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法务规则衔接、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大湾区司法裁判互认以及金融、建工、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机制对接、专业资质认可备案等16项相关课题、20余项制度机制创新提供专业支持,为各相关领域要素低成本高效跨境流通和差异化集聚破除障碍、谋划路径,充分体现了深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在促进深港融合发展方面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