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投资贸易格局深刻调整,跨境争议案件激增,企业对专业谈判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依托30余年涉外法律服务经验,华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正式成立华商国际谈判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打造国际谈判全流程法律支持平台,推动谈判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与跨文化沟通研究。
华商执行合伙人郭鹏向在场来宾致欢迎辞,并对华商谈判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郭鹏律师指出,国际谈判不仅是商业利益的博弈,更是法治思维与文化智慧的融合。当前,国际商事规则日趋复杂,企业亟需专业法律团队为其“出海”保驾护航。华商国际谈判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华商律师将在国际谈判领域提供更精准的风险预判、更高效的争议解决方案,以及更具前瞻性的合规指引。
论坛现场,郭鹏律师宣读执委会决议,宣布华商国际谈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在全场来宾的见证下,郭鹏律师为华商国际谈判中心核心成员班子颁发聘书,并勉励本届班子成员积极履责、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筑牢法治护城河,贡献华商智慧。
论坛聚焦“国际合同谈判的法律难点”“跨文化沟通策略”及“风险防控机制”三大核心议题,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剖析与圆桌对话等形式展开深度探讨。
广东省法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法治人才库专家傅健慈教授围绕着《中国在国际仲裁中的机遇、挑战与典型案例分析》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演讲。
傅教授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的机遇包括当今深度参与国际仲裁规则修订、国际仲裁法的现代化修订、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与香港、新加坡的“一站式”争议解决衔接机制等。同时,中国在区块链存证、AI辅助仲裁等技术应用方面推动了规则创新。而面临的挑战则包含部分国家对中国式调解的司法审查存疑、国有企业特殊地位引发的管辖权争议、西方舆论对中国仲裁机构独立性的质疑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傅教授还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仲裁中的实践经验和策略启示。
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中,跨文化谈判成为国际业务推进的关键技能。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沟通方式各异,文化差异成为谈判中的潜在障碍。
华商国际谈判中心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博士庄秋宁律师首先分析了文化差异的关键因素及其对谈判的影响,包括语言、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时间观念和决策方式等。接着提出了跨文化谈判的核心策略: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建立共同的文化桥梁以及构建双赢局面。
通过华为与欧洲运营商的5G技术合作谈判和海尔并购意大利家电品牌Candy的实战案例,庄律师展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灵活应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利益并达成合作,强调了跨文化谈判中灵活性、相互理解和双赢策略的重要性。
华商国际谈判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蔡绍宗律师主要探讨了深圳与香港在国际谈判领域上的跨境协作机遇与路径。蔡博士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谈判在商务合作、贸易往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圳与香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两个城市,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
深圳在国际谈判中的强项主要体现在创新科技、制造业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这为国际谈判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而香港则在法律体系、专业服务、国际贸易等方面具有深厚积淀,其法治环境、专业服务团队以及国际贸易网络为国际谈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专业支持。
蔡绍宗律师表示,深港在国际谈判领域的协作路径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制度优化以及共享互补等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以及资源共享,深圳与香港可以在国际谈判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
圆桌论坛环节中,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专家委委员Ingwoo Holding Limited 总裁李俊庄、 亚太国际仲裁院香港仲裁中心副主席曹健雄、华商国际谈判中心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博士庄秋宁、华商新西兰办公室(筹)负责人、全国涉外法律专业委秘书长任菲菲、华商国际谈判中心执行主任黄佳丽、华商国际谈判中心执行秘书长应有晴,共同围绕《国际谈判在解决国际商业争端中的关键角色》主题展开交流,该环节由华商高级合伙人、涉外委执行主任 刘文卓律师主持,六位嘉宾的深度洞见,呈现了一场多维碰撞的思想盛宴。
随着“双循环”新格局的深化,中国企业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华商国际谈判中心的成立,既响应了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华商全球法律服务领域又一重要拓展。不仅填补了国际谈判专业化法律服务的空白,更彰显了法治护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使命。未来,华商国际谈判中心将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拓展国际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在国际谈判中掌握规则话语权,以法治之力擘画共赢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