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动态 ▎肖峰博士重磅开讲!华商争议解决与诉讼实务专场:《疑难民商事诉讼代理裁判逻辑》成功举行

2024年9月28日,由深圳市律师协会职业培训工作委员会、华商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的华商总分所培训之争议解决与诉讼实务专场:《疑难民商事诉讼代理裁判逻辑》在华商总所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

本次华商总分所培训特邀肖峰博士重磅主讲。肖峰博士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首批员额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第三巡回法庭主审法官,审判长,国家法官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最高法院及各大仲裁委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000多件,其中不少案件在全国都有影响力,单个案件最大诉讼标的额达80多亿元。多篇裁判文书被选为全国指导案例或最高人民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多次被评为最高人民法院“办案标兵”。

华商首席合伙人、主任高树,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曾铁山,执行合伙人郭鹏、唐华英,高级合伙人黄文表、黄志丹、徐灼安、何带勇、何昕,合伙人王偕林、任英、刘剑锋、黄智硕,华商大湾区律师周立新、陈嘉琳出席。培训由专业与业务运营中心总监陈美婷主持,华商总分所律师及深圳各律所律师、法务等近300人到场参与。本次培训设两大会场,均座无虚席。华商内部同步线上直播,播放量已达2558人次,线上交流频繁,气氛格外热烈。

培训伊始,华商首席合伙人高树主任为本次研习班致开场辞。高树主任表示,近些年,我们目睹了法律争议案件数量的急剧增长,仅深圳而言,就已从数十万到如今逼近百万级别,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日趋复杂的疑难民商事案件,抓住与日俱增的市场机会,是当前律师行业新的重要课题。高树主任提出,一个律师一生大概可以办2000件案件,将其中几件案件办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典型案例,这个律师就成功了。一个好的典型案例兼具专业性及社会影响力缺一不可,我们需要培养一支能够应对复杂社会法律案件的律师队伍,这要求律师之间形成“同频共振”——即目标一致、价值观一致、思维体系趋同。在诉讼、仲裁问题上尽管不同代理人立场各异,但在专业问题上应寻求共同认知,促进专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起看两岸非杨柳,他山高树作晴空”,高树主任表示,期待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那些拥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法官、检察官,能够多多分享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引领行业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建设迈进。

肖峰博士聚焦于《疑难民商事争议解决思维与代理策略》这一核心主题,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精彩分享。基于在最高人民法院长达15年的工作经历,肖峰博士分享了宝贵的审判实务经验和案件代理技巧。肖峰博士首先强调了诉前准备策略的重要性,包括当事人与代理人思维的差异、裁判者思维的分类以及各方思维聚焦点的诉讼(仲裁)请求类型。而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剖析,肖峰博士尽阐述了法律关系定性与成立、文书的起草与诉讼请求的打磨等关键步骤。此外,肖峰博士着重强调了二审上诉请求的细节,包括上诉请求变更的司法实践观点及庭审纪律等。为期三小时的精彩输出,获得线上线下所有听众的一致好评!

华商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曾铁山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肖峰博士在讲座中提到的“律师需兼备法律、社会与政治三重思维”,这一见解与华商“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曾铁山书记表示,今天很高兴能看到不同律所的诸多同仁相聚于此,共享知识盛宴。华商所将搭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学习平台、专业交流平台,对外交流的大门永远敞开,欢迎深圳乃至各界的律师同仁常到访、多互动,共同学习前沿知识、分享实战经验,促进思维碰撞与技能提升。

为期半日的培训在意犹未尽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培训主题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视角多样,内容丰富纷呈,观点高屋建瓴,为民商事争议解决与诉讼实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在座来宾纷纷表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流连忘返。

百年华商征途漫漫,面对更趋专业化、细分化的市场,华商总分所正积极构建并完善新时期法律服务体系,秉持开放、多元、系统化的培训理念,华商定期举办专业法律培训讲座,赋能内部律师精进法律知识体系,提升业务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专业新高度与新广度,旨在全面提升总分所的整体专业能力与竞争力,锻炼出一支集专业性、职业性的高素质律师团队。新的历史时期,华商将继续厚植“专业强所”根基,全面强化专业化建设、促进理论基础与实务能力的融合与提升,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行稳致远。同时,积极构建行业交流平台,继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及资源共享平台,打通总分所业务协作路径、加快布局华商全国法律服务市场,朝着华商建设全国所乃至全球所的目标砥砺前行。
>>返回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合作伙伴 | 站点地图 | 律所邮箱 | i华商